富鼎理財情報 - 資金熱浪來襲…QE惹的禍
.資金熱浪來襲…QE惹的禍 回富鼎首頁

2020-07-11 05:59:16經濟日報 仝澤蓉

  •  
  •  

全球主要央行大撒幣,熱錢海嘯衝向台灣,新台幣面臨強大升值壓力,這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開始擴散到全球之後,各國央行的救市動作,讓國際投資客體認到,反正有QE,豐沛的資金開始流竄到新興市場,台灣因為還有股市高殖利率 ,成為熱錢首要目標,這一切背後的原因就是主要央行「竭盡所能」應對疫情的作為所助長。

 

何謂量化寬鬆(Quantitative Easing)?在傳統的利率管道受阻的情況下,央行須尋求非傳統性工具(unconventional tools),大規模資產購買計畫,就是一般所稱的量化寬鬆(QE)政策,例如直接自民間購入中長期資產 ,並設定購買目標,來直接影響中長期利率(及實質利率),並藉由通膨預期管道、財富管道、信用管道與匯率管道等,來傳遞貨幣政策效果。

 

大家對QE的認知,主要來自美國;2008年金融海嘯美國推出三輪QE,第一輪QE1,實施時間在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,規模約1.725兆美元;第二輪QE2,實施時間在2010年11月底至2011年6月,規模約6000億美元;第三輪QE3,實施時間在2012年9月起實施,和前兩輪不同的是,QE3沒有明確實施截止日,但加入了退場機制。

 

2014年1月起美國聯準會(Fed)開始縮減QE規模,每月減少購債規模,後於2014年10月QE退場。

 

2020年3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,全球經濟面臨空前考驗,Fed重啟QE,宣布將無限量收購美國公債與房貸擔保證券(MBS),這次的影響更為全面的是,主要央行跟進美國QE,「whatever it takes」竭盡所能的動作。

 

曾經QE過的,不只美國,還有日本和歐州。日本QE實施概況,2000年代初期採納Bernanke的提議,BoJ(日本銀行) 開始執行QE,並於2006年日本經濟復甦之後結束,但2010年10月28日全球金融海嘯之後,BoJ再次啟動QE;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任後,BoJ持續擴大QE規模,甚至採行「量質兼備寬鬆」(QQE),亦即外界所稱的超大規模QE。

 

2015年1月22日歐洲央行(ECB)推出歐洲歷史上前所未有的QE,每月收購600億歐元資產,同年12月ECB擴大QE規模與購債範圍,在2018年縮減購債規模,但又於2019年底再度啟動QE計劃。

 

看到了國際主要央行的QE之後,許多人會想問,台灣有QE嗎?其實我們也有「 台版的量化寬鬆」,在全球金融海嘯時期,央行為促進金融穩定並提振景氣,提供適當的貨幣寬鬆,期間七度調降重貼現率,由2008年9月25日的3.625%,降至2009年2月19日的1.25%,累計降幅達2.375%;採行堪稱「台版的量化寬鬆 」 ,銀行超額準備最高曾接近1,600億元,金融業隔夜拆款利率隨之降至 0.10%左右。

 

至於台灣為何不能像美日一樣大大方方採取QE行動?根據央行說法,QE要大國去做才會有效果。但即使日本採行大規模QE,可帶動日圓貶值,也可能被美國 QE的外溢效應,抵銷部分效果;像台灣這樣的小漁船,即使用最大動力去開(同樣採取QE),但對航空母艦(如美、 日等大國)仍不會有影響。

參考資料來源網址https://fund.udn.com/fund/story/7488/4692650